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重案組黃Sir網上版:暴徒燒死大丈夫林彬

楔子

一九六七年五月六日,位於九龍新蒲崗的人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工人包圍廠房與警察發生衝突,警方逮捕二十一名工人,多名工人受傷,工會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
翌日,工人與其他支持者上街集會示威,示威者手持毛語錄,高喊共產黨口號。
警方施放催淚彈及木彈驅散示威者,拘捕一百二十七人。
政府當晚宣佈所有警員取消休假,九龍宵禁。
北京報章稱「港英政府行為是民族迫害,鎮壓群眾是野蠻的法西斯暴行」,支持「香港市民上街抗暴」。
「六七暴動」揭開血腥序幕。
事件由最初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的暗殺、放置炸彈。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中,周恩來向香港的左派下達直接命令停止炸彈風潮,六七暴動亦告終結。
在長達八個月的暴動中,五十一人死亡,包括十一名警察、一名英軍拆彈專家、一名消防員。受傷人數超過八百人,包括二百名警察。
在暴動中喪命的其中兩名死者,是商業電台節目《大丈夫日記》主持人林彬與其胞弟林光海,在駕車上班途中於何文田被暴徒縱火燒死。
商台播放哀樂悼念林彬,他生前的寓所亦成為商台長壽時事廣播劇《十八樓C座》,直至今天。
.....................
林彬(原名林少坡,一九三○年-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是香港商業電台節目監製。
林彬除主持電台節目外,還演出電影《大丈夫日記》上、下集。《大丈夫日記》是商業電台的廣播節目,經改編拍成電影,由楚原執導。
《大丈夫日記》上集於一九六四年完成,上、下集都反映出當時香港白領階層,年輕夫婦在同輩之間的相互影響現象,劇中以誇張的喜劇演繹方法,編織成一個狂想曲,主角有南紅、張英才、李香琴、羅蘭及林艷等,該片純是一套喜劇,看不出明顯的政治動機。
一九六七年左派工會暴動爆發,《大丈夫日記》加入政治立場,林彬在《大丈夫日記》及《欲罷不能》兩個節目中,批評發動該次暴動的左派人士,指他們擾亂香港秩序,更多次譴責香港左派極端分子、「鬥委會」的核心人物楊光。
(楊光當時是工聯會理事長,「鬥委會」全名為「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成立,楊光任「鬥委會」主任。)
《欲罷不能》節目對左派的行為及目的諸多嘲諷,節目名稱的隱藏意義是即指左派發動罷工、罷課、罷市失敗,最終欲「罷」不能。
敢言的林彬成為「鬥委會」的眼中釘,商業電台被謔稱為「傷孽電台」,有人指示要令他「永遠閉上嘴巴」。
一九六七年八月,左派編印的地下小報公然刊登暗殺名單,名單上列出一些支持港英當局的知名人士,這些人隨即受到警方保護,平安無事。
(明報社長查良鏞亦因在報章內明確反對文革及暴動,收到死亡恐嚇而一度離港暫避。)
林彬雖被列入黑名單內,但由於基於工作上需要,他拒絕警方貼身保護。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日,《文匯報》刊出一名自稱為「屠狗輩」讀者來信:
「...... (商業電台)是自甘墮落的民類敗類,一些節目對港英的暴行都歌功頌德,對我愛國同胞極盡詆譭污蔑之能事。...... 這所與人為敵的電台,己經可恥地淪為港英喉舌,幹起反人民的勾當了......(商業電台)應好好地為自己的前途墊高枕頭想想吧......」
經過無數次威逼利誘最終失敗後,「永遠閉上嘴巴」變成一宗殘酷的暗殺行動。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早上八時,林彬如常駕駛甲蟲車(車牌號碼AF 七二六八)離開何文田住所,載同胞弟林光海往商台上班,途中被偽裝成修路工人的兇徒攔截。
林彬停車後,在附近匿藏的兇徒向私家車潑電油,之後縱火,林彬與林光海在車內被活活燒死。
林彬遇害,商業電台取消當天所有節目,改播哀樂,董事經理何佐之發表聲明:
「...... 暴徒顯然對商業電台努力揭發他們殘害市民及破壞本港安寧的醜惡活動,害怕得要死,因而採取這種滅絕人性手段,以圖恐嚇本台及工作人員。左派暴徒今日的殘忍手段,決不能動搖本台及各同寅反對暴力的正義立場,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在各方面協助當局敉平騷亂。 ......」
自稱為「鋤奸突擊司令部」的匿名者承認謀殺林彬,指稱林彬為「民族敗類,港英走狗」;謀殺是「執行民族紀律」,聲稱會繼續「制裁其他敗類」。
當日下午出刊的《新晚報》有下列文章:
鋤奸突擊隊司令部:懲林彬後發表公告(摘要)
民族敗類林彬,一貫仇視和反對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充當美、英帝國主義走狗。在這次港九愛國同胞反英抗暴鬥爭中,林彬為英帝反華賣命,並在商業電台對英勇抗暴的愛國同胞極盡造謠誣蔑之能事。英、美、蔣反動派亦已供認林逆為反共反華的死心塌地分子,罪惡昭彰。雖經我愛國同胞多次警告,但林逆死不悔改,甘心認賊作父,自絕於我中華民族,為維護民族尊嚴,伸張正義,應港澳同胞的要求,由我司令部執行民族紀律,於八月二十四日晨將林逆正法。

林彬因仗義執言而喪失性命,激起市民對左派強烈不滿,香港政府對左派的態度,亦由靜觀其變改為採取鐵腕手段鎮壓。
得民心者得天下,「鬥委會」以謀殺手段令林彬「永遠閉上嘴巴」,受到市民唾棄,成為千古罪人。
(「左仔」一詞即源於此時,帶有很大鄙屑之意。)
林彬令商台被香港市民視為敢言電台,商台的辦公室在一九九七年前,一直掛有林彬及林光海的遺像,訓示同工不要忘記他的犧牲。
林彬棄下一妻三女,後來在商台及市民捐助下離港赴台,最終移民法國。
林彬之死對商業電台在維護言論的取態有深遠影響,商台的烽煙節目(Phone-in,讓聽眾打電話到電台,就特定話題發表個人意見)成為香港人的自由講場。
林彬生前住所的十八樓C座成為一個針砭時弊的廣播劇節目《十八樓C座》,啟播至今三十八年仍盛名不衰,成為香港史上最長壽的廣播節目。

《人民日報》出版的《香港大事記》,對香港歷時八個月的「六七暴動」,定論為:「香港式的文化大革命」。
中共於一九七七年已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愛國運動,跟隨文革起哄的香港「六七暴動」亦在否定之列。
(香港警隊在暴動中的忠誠及勇敢表現備受讚賞。英女皇於一九六九年賜警隊「皇家」封號,成為皇家香港警察隊,「皇家」封號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香港主權回歸後停用。)
林彬與堂弟這宗雙重謀殺案,至今仍無人被捕,成為懸案,一般相信兇手是左派中的「高幹子弟」。
雖然無證據證明「鬥委會」主腦楊光與林彬及林海光被殺有關,但楊光在二○○一年獲當時的特首董建華頒發大紫荊勳章,令不少人搖頭太息。
(大紫荊勳章是香港特區勳章中最高的一級)

1 則留言:

  1. "但楊光在二○○一年獲當時的特首董建華頒發大紫荊勳章,令不少人搖頭太息" yes after 1997, a lot of HK history and values are being eroded by the government

    回覆刪除